原油价格暴跌与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三重暴击下的市场震荡
2025年4月3日,国际原油市场经历了一场史诗级暴跌,布伦特原油价格暴跌6.42%至70.14美元/桶,WTI原油重挫6.64%至66.95美元/桶,双双刷新202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这场暴跌由三重因素共同引爆:OPEC+突然逆转减产策略、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预期、机构集体下调需求展望,市场恐慌情绪如决堤般宣泄。这场暴跌不仅标志着油市进入高波动周期,更预示着全球能源权力格局的重构。
OPEC+增产突袭:供应预期彻底颠覆
OPEC+在2025年4月3日突然宣布超预期增产,5月产量增幅从原定的13.5万桶/日飙升至41.1万桶/日,相当于向市场投放三倍供应量。这一反转直接击溃多头防线,尤其发生在全球库存高企的敏感时点,彻底颠覆了市场对供应紧缩的预期。OPEC在声明中表示,这一增产计划包括原先规划的5月增产数量,以及额外两个月的增量,逐步增产的计划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况可能会暂停或逆转。这一策略转向不仅暴露了传统产油国对市场份额流失的焦虑,也揭示了化石能源体系在新能源冲击下的结构性脆弱。
关税冲击波蔓延:需求端面临系统性重估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2日签署了“对等关税”行政令,虽然豁免了油气进口,但全球贸易战阴云导致瑞银等机构紧急下调2025-26年油价预期3美元/桶。毕马威专家警告,关税战将重塑能源-经济共生关系,需求端面临系统性重估。花旗投资研究分析师表示,这些令人不安的贸易关税发展正值宏观经济势头已在放缓之际,然而对伊朗、委内瑞拉以及俄罗斯石油采购的制裁措施终将收紧供应,从而抵消商品关税的影响。花旗维持其对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68美元的预测。
需求预期遭“三连杀”:供给增、需求弱的“戴维斯双杀”格局
在OPEC+会议前,油价已因关税恐慌下跌4%。叠加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软着陆”的质疑,以及北半球消费旺季需求不及预期,形成供给增、需求弱的“戴维斯双杀”格局。白宫虽豁免石油关税,但工业品成本传导仍将压制用油需求。美国服务业3月份放缓至九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拖累需求预期前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表示,其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2月份的53.5降至上个月的50.8,为2024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PMI数据公布前,美国已经发布了对消费者和企业的悲观调查以及消费者支出和通胀等所谓的硬数据,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对滞胀的担忧。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市场需要重新定价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这场暴跌标志着油市进入高波动周期。OPEC+战略转向暗示价格战风险,而关税与需求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发酵。能源分析师警示,这不仅是短期调整,更是全球能源权力格局重构的开端,市场需要重新定价地缘政治风险溢价。随着全球对减少碳排放的重视,许多国家正在加速转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场暴跌不仅影响了石油市场的走势,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及能源政策的复杂性。
在这场全球能源格局的重塑中,市场参与者需要重新评估供需关系、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未来,油市的高波动性将成为常态,市场需要更加灵活和审慎的策略来应对这一新格局。
评论